Hi 你好,欢迎访问!登录
当前位置:求索作文网 - 读后感 - 正文

中学生《目送》读后感300字

2021-08-25 15:26:43求索作文网 - 读后感搜索 | 客服
A+ A-

《目送》是一本平凡小事的记录册,作者把许多平常熟视无睹的小事有精炼的话叙述出来。 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目送》读后感300字”,欢迎阅读与借鉴!

《目送》读后感300字[篇1]

品读目送时,不知不觉地就会进入到文章中,随着作者的脚步感受人间的真情。她写的文章既有女儿般的柔情、细腻,可又不失坚强。读来就如同作者正守着一杯茗茶,与你徐徐道来生活中细小甚至微不足道,但是又无时无刻不触动你心弦的故事。亲情,友情……

文章第一个故事,是写作者送儿子去上学。可是如今儿子早已长大,思想也开始成熟。不再是那个若干年以前拉着妈妈的手,怯生生地用两颗纯洁的眼眸小心地试探着这个陌生世界的孩子了。而如今儿子也只是勉强忍受母亲的柔情,不再如同刚上小学时,一步三回头地不舍得望着母亲。在儿子过安检时,只给这个为他操劳了一生的母亲留下了他那清瘦的背影。

《目送》读后感300字[篇2]

当我合上这本书的时候,窗外的雨已经停了。这让我不得不想起,在书里,那位母亲轻声的呼唤——雨儿。我不停地在问自己,谁目送了我,我又目送了谁。隔着一条马路,当我回头的时候,是谁在那里,是谁在哪里轻声呼唤我。

人们常常说,三生,可是真的又三生吗?如果又的话,今生的我在不停地被谁目送,来世我又会目送谁?“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真的是如此吗?许多年过去,当我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我是否会在拐角处回过头来,然后笑着对母亲说——妈;或者,我是否也会在母亲悲伤的目送中消失在拐角处?

《目送》读后感300字[篇3]

《目送》是一本平凡小事的记录册,作者把许多平常熟视无睹的小事有精炼的话叙述出来。有种贴近生活的感觉,也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认真与细致观察。

感动我的,就属《胭脂》。内容是回屏东看他-的时候,要先打电话啦,然后带她去很多地方买东西,玩耍等等,描写的非常细致。但是后来的离别,更加动人。那种苦口婆心的劝说,所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首先要给一个暗示,接着把指甲油拿出来,慢慢的涂,直到满屋都是指甲油的气味。帮妈妈化妆,梳妆打扮。全文都充满着母女之间的爱,与分别时的不舍,还有的是作者对母亲的关心,表现的淋漓精致,也有对母亲记忆力下降的无奈,担忧。作者的感情在字里行间,处处都有展现。尤其在带妈妈去邓师傅做脚底按摩,去美容院洗头……描写得很细致,每个细节都清清楚楚,去的地方也很多,侧面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重视,作者很在意母亲。后来对于她曾经是个多么耽溺于美的女人进行举例,夸张的突出母亲的爱美,也与现在变老进行对比,表现了母亲老去的无奈与无法挽留时间的悲伤之情。

《目送》读后感300字[篇4]

以“目送”为题,因为这本书里藏着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全书里没有找到歇斯底里的情绪,但却让有让人哽咽的滋味;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无病呻吟的哀叹,有的只是淡淡的忧伤和幽微的吟叹,不事喧哗,也无需喧哗,而你却能分明倾听到她的心声。正如龙应台所说,她想让读者从她的文章中得到感悟,她也正在用她心酸的经历给我们还未曾有过悲伤体会的人指点迷津。

你说你的眼里只有我,我说我的眼里还有那“广阔的天空”,一次次生命的轮回,为了不留遗憾,让我们开始阅读,努力遇见更好的自己!要记住,这父女母子间的情缘啊,且行且珍惜吧!

《目送》读后感300字[篇5]

青春期的我们,也如同那个在机场被母亲目送走的十六岁少年华安——母亲的深情在我们眼中,宛若“洪水猛兽”。我们不能理解母亲突如其来的一个拥抱,那太肉麻;我们不愿聆听母亲轻声细语的一顿教诲,那是唠叨。可我们不曾想过,体会过母亲心里的难过。“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那三字“进不去”,蕴含着多少无奈与心酸,渴望亲近却只能远望的心酸呢?龙应台眼里的青年,终究是不见了。他走在他的路上,可路上没有他的母亲。此时龙应台心里大概只剩落寞和惆怅罢了。

这在背后的静静目送,让我也想到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幕不禁让朱自清先生潸然泪下。父亲的伟岸,就是在坚持为儿子做简简单单之事时所现。

《目送》读后感300字[篇6]

人都有温情的一面,即便是燃烧着野火的龙应台。散淡的文章里,把浓浓的亲情深埋在字里行间;随意而写的闲适中,把台北的风土人情传递了出来;即便写的只是家里的日子,还是在不经意间把一个大家的深刻隐约的显露。

貌似不着边际的表述里,安置了上下三代人的默默温情。没有浓墨重彩的去扬厉爱深爱切的感受,只是随手把捡起日子里的点滴,然后,你会在无意之间被貌不惊人的文字打动,会报以会心一笑,会默然神伤,会被柔软的孝顺所温暖。

写亲情一般都回难以自持在浓的化不开的情感里。但是,《目送》不会让你如此,即便笔者的母亲脑萎缩不认识自己的儿女,但是你也会在作者那智慧而又充满爱意的孝顺中,看到灿烂的人性,把你温暖的留下含笑的热泪。书的最后写到作者的父亲埋葬故里,族人把这个从台北回来的孩子按照当地风俗荣光下葬。你会为乡里人们那打不断的骨肉相连而浩然落泪,那是自豪的泪,交织着民族大义的泪。一句,族人们就像迎接自家里十几岁走丢的孩子一样的,在几十年后接来了从台北回来的骨灰。你不能不为之动容!

《目送》读后感300字[篇7]

她有一双温柔的眼,为人母,慈爱地注视孩子,为人子女,关怀地注视父母;她有一颗细致的心,感受大千世界极致细微之处,寻找常人不曾想到的生活大道;她有一支淡如水的笔,却一针见血道破世事百态。

龙应台的文字就像上好的绿茶,初尝有其苦涩感,但回味浓醇,令口舌生津。第一次读她的书是在六年级,觉得内容着实生涩难懂,与我的生活相距甚远,于是便将它束之高阁,庋藏焉。直到这个寒假重新将它取出,细读后忽然觉得烟消云散,眼前豁然开朗,读至精彩处,还不住颔首以表赞同。所以,人对大义的理解能力与他的年龄、阅历成正比。

全书里令人影响最深的一句恐怕就是"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著,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我对其的理解是,每一代人都有他不同的思想,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就好像一条从宽阔的大道走进岔路。在大道上父母与孩子相濡以沫,互相扶持;一旦走到路口,父母、孩子就不得不选择最合适自己的那条路。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那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多陪陪父母,多分一些爱给他们,不要远远地望着他们的背影而心存愧疚。

联系我们

【注】极少数浏览器不支持复制,付费用户如果出现此种情况,请在微信公众号“千篇网”按照提示留言,客服一般会在0-3小时内将文档发送给您!
在线时间:早上8:00-晚上22:00
免费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千篇网
注:需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输入验证码后可免费复制
付费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价格:3.00元

支付宝支付
联系客服
扫一扫,支付¥3.00

正在加载二维码...

支付完成后,等待10秒,请勿关闭此页!
【手机端支付方法】屏幕截图保存此二维码,支付宝扫码-选相册-选此图片。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