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你好,欢迎访问!登录
当前位置:求索作文网 - 观后感 - 正文

音乐剧音乐之声的观后感1000字以上

2021-10-13 18:45:23求索作文网 - 观后感搜索 | 客服
A+ A-

音乐之声这部影片还有一个译名叫《真善美》,音乐就是真善美的代名词,我们一定要多看这种电影,将真善美播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音乐之声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之声观后感[篇1]

山——现,明净清新,曲折有度;歌——起,音符跳跃,轻快动听;舞——动,简单绰约,朴实动人;歌为舞起,舞因歌动,灿如云锦,绚烂如春花。这是电影《音乐之声》的开始,玛利亚活泼爽朗的歌声让山美水绿情动。大自然如此的牵系着每根爱美的神经,因为这是音乐的世界,这是快乐的世界,更因为玛利亚那颗热爱大自然,热爱音乐,热爱生命,勇敢,自信,追求自由、朴实的心感染着屏幕前的你我他。

《音乐之声》是一部极易看懂的电影,也是一部百看不厌的电影,不管是第一次看还是看过多次,它都能深深的吸引住你的眼球。在电影里,玛利亚是一个不合格的见习修女,在修道院里,在修女们的眼里,她爱惹麻烦,她爬树,吹口哨,头巾下的头发里还带发夹,大逆不道。她让人疼让人恼,是一个谜一样的女孩,她有勇气承担自己的错误,悔过出于真心,她能让修道院里严肃的修女发笑,她是天使,是捣蛋鬼,也是小丑……然而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子,只是她比别的修女们更加热爱自由,热爱音乐,热爱大自然。修道院院长看到了玛利亚的那颗心,她明白那颗心要与大自然同在,要拥有属于她自己的更广阔的天空,而不能呆在与世隔绝的修道院里。于是,院长介绍玛利亚到萨尔茨堡当上了前奥地利帝国海军退役军官冯·特拉普上校家7个孩子的家庭教师。

电影最能激励我之处,是玛利亚在去特拉普上校家之前作的思想准备。玛利亚是特拉普上校家的第十二个家教,但她对自己有信心,她相信力量不存在数字里,力量不存在财富中,力量存在一夜安眠中,要醒就醒,那是精神,把心交给信心,她对信心更有信心。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困难、挫折考验着我们的信心,可自信心似乎往往过于脆弱,树立一定自信心是我们克服困难的前提,看过很多关于增强自信心的文章却收效不佳。但是在《音乐之声》的这个场景中,听着从玛利亚嘴里泊泊流动的歌词,看着她大阔步往前走的姿态,不免欣慰,心里也不免阔朗起来,坐在屏幕前微笑着似乎也看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就那么跨步之间被制服了。

电影里最快乐的情节要数玛利亚与特拉普上校家7个孩子一起相处的时光了。开始虽然孩子们排斥她,捉弄她,在她口袋里放癞蛤蟆,在她的座位下放松果,让她难堪。但她理解孩子们成长中的各种苦恼,她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引导他们,很快赢得了他们的信任,成了他们的知心朋友。上校准备离家去维也纳,在那期间,玛利亚和孩子们排练歌曲,做游戏,去大自然中游玩,使整个家庭平添了许多笑语、欢乐和生气,充满了音乐之声。当上校回到家里,发现被他当“水兵”训练的孩子们已变成了一个很好的合唱团了,而以前家里冰冷的气氛也变的活泼有生气了,孩子们的歌唱声深深吸引了上校,在玛利亚和孩子们的期待下,这位因丧妻而变得抑郁寡欢的冷漠上校终于拿起吉他,弹起了他最喜欢的那首奥地利民歌《雪绒花》。与父亲拥抱在一起,孩子们终于又找回了慈祥的父亲,特拉普上校也终于感觉到了找回了自己的家,一种久违的幸福感觉涌上心头……

电影中最感动之处,是玛利亚与孩子们、特拉普上校一起克服困难的种种场景。当玛利亚唤起对特拉普上校的爱情时,她知道上校要与男爵夫人结婚,她留下一封信就回到修道院去了,院长对她说:That you have to look for your life(你必须追寻自己的生命。)她重新又回到了特拉普上校家,追寻自己的生命,她勇敢的去面对,终于和特拉普上校结成伉俪,然而生活中的磨难没有止境,在萨尔茨堡举行奥地利民谣音乐节的当天,上校和玛利亚接到了柏林的来电,命令上校参加纳粹的海军,上校拒绝为纳粹服务,他决不背叛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于是他准备冒险带全家离去。可他和他的全家被置于严密监视之下,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借着参加民谣音乐节的机会,特拉普家庭合唱队在奥地利同胞面前奉献出他们心底里的歌《雪绒花》并带动全场观众加入大合唱,唤起了奥地利人民反对侵略的正义心声和不畏强暴的必胜信念。最后在朋友和修女们的协助下,玛利亚一全跨过了阿尔卑斯山,逃出了多难的祖国,来到了自由之地。

电影落下帷幕,可是那欢快的歌声,动人的场景却将永远印在我的头脑中,鼓舞我向前,将让我学会坚强,不畏惧困难,时刻对生活充满信心,快乐的生活,用自己的真心理解他人,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

电影《音乐之声》告诉了我,人世间最美好的就是真、善、美!教会我要用善良与充满爱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音乐之声观后感[篇2]

“Doe, a deer, a female deer. Ray, a drop of golden sun……”每当这首熟悉的歌萦绕耳畔,我总会想起《音乐之声》中玛利亚和七个孩子们玩耍的情景。

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音乐之声》这部电影吧。音乐之声曾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配乐和最佳音响。它讲述了一个美丽的故事:玛利亚本是一个修女,可是她太热爱大自然,不适合修道院的生活,所以被院长介绍去冯·特拉普上校家照看七个孩子。到了那儿,玛利亚通过努力,让孩子们接受她,并重新让那个家充满音乐和快乐。上校爱上了玛利亚,并把她娶为妻子,一家人其乐融融。这是,战争来了,让这个和谐的家紧张起来。没办法,他们想到了离开奥地利。在修女们的帮助下,上校一家人藏在了墓碑后面,躲过纳粹的追踪,然后他们翻过阿尔卑斯山,离开了奥地利。

《音乐之声》是一部成功的音乐剧,所以在这部影片中,诞生了许多世界名曲:《Edelweiss》、《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The Lonely Goatherd》、《So Long,Farewell》等。最著名的是《Do-Re-Mi》。

听着这一首首动听的歌儿,幻想着那一幕幕和谐美丽的场景,我的心不禁在问:是什么让孩子对玛利亚的态度有如此之大的转变呢?(从捉弄玛利亚到认玛利亚做妈妈)答案就是:爱的教育。是爱让孩子们有了这样大的变化和爱心的回报。设想:假如玛利亚也像前十二位家庭教师一样对孩子们,那么结果不难想象——她也会被赶走,成为第十三位失败的教育者。可是,她并没有那么做,相反她对于孩子充满爱心:当孩子们用癞蛤蟆和松球捉弄玛利亚时,她不但没有生气,还很理解孩子们;当丽萨从她的窗户外爬进来的时候,她不但没有责备丽萨,还为丽萨作“掩护”……她没有批评孩子们,却让孩子们一个个心怀悔意,后来竟被感动的哭了。看!这就是爱的教育!是玛利亚的努力换来了孩子们对她的依赖,上校对她的信赖以及上天对她的眷顾。如此可见,爱的教育是多么伟大!

音乐之声观后感[篇3]

见习修女玛利亚爱唱歌、爱跳舞,还十分喜爱大自然。修道院院长觉得玛利亚不适合过与尘寰隔绝的生活,介绍她去萨尔茨堡当上了海军退役军官冯·特拉普上校家7个孩子的家庭教师。冯·特拉普妻子早逝。上校管理孩子的方法简单而粗暴。按水兵操练的要求管理孩子。玛利亚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上校准备离家去维也纳,在这期间,玛利亚和孩子们排练歌曲、做游戏、去大自然中游玩,整个家庭充满了音乐之声。当上校带着准备与他结婚的男爵夫人回来时,发现他的“水兵们”已被训练成一支很有素养的家庭合唱队。

看到男爵夫人的到来,玛利亚明白她将成为孩子们的新妈妈,于是她留下了一封信回到了修道院。然而由于男爵夫人太一本正经,孩子们不能和她融洽相处。同时,玛利亚激起了上校对生活的热爱,唤起了他对玛利亚的感情。于是上校拒绝了男爵夫人,到修道院找玛利亚,他们最后结成了美满的伴侣。

这时正是30年代--吞并奥地利的前夕。在萨尔茨堡举行奥地利民谣音乐节的当天,上校被命令上校参加纳粹的海军,并严密监视。借着参加民谣音乐节的机会,特拉普家庭合唱队在奥地利同胞面前奉献出他们心底里的歌,并在朋友和修女们的协助下,逃出了多难的祖国,来到了自由之地。

音乐与歌声是情感的一种宣泄,人们欢乐的时候唱歌,痛苦的时候也唱歌。《音乐之声》是部音乐剧,玛利亚在不停的唱歌,那是她对自由的一钟向往,对,是自由,虽然起初她自己并未意识到这一点。自由,是这部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之一,我认为。

修道院是修身养性的地方,有点雷同于中国的道观和寺庙,但它实质上是对人性的一种束缚,规矩甚多。玛利亚显然不属于那种地方,她热爱自由,喜欢奔跑于广阔的草地上,喜欢象小鸟一样地唱歌。

她的这种行为是不被修道院里众人理解的,所以她感到迷茫,觉得自己做错了事,就应向上帝忏悔,幸好院长是个通情达理的人,是个值得尊敬的人,我们看到她也唱歌,很动听。如果没有这位开明的院长,玛利亚很可能会象其他修女一样在修道院里过着平淡乏味而单调的日子,然后随着岁月的流逝,慢慢地忘记任何开口唱歌。

院长很可能在玛利亚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所以期望她不重蹈覆辙。从传统的好处上说,一个幸福的人务必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对于女人来说更是如此,所以纯真、热情、美丽的玛利亚之后成为了船长的妻子。影片为了表现玛利亚和船长之间的感情,安排了伯爵夫人这一主角。当然这位伯爵夫人也美丽,善解人意,而且还很富有,看起来是船长妻子的最佳人选,但船长最终还是选取玛利亚。

音乐之声观后感[篇4]

有一部电影如此深入人心,不但里面的角色、情节、经历家喻户晓,主题歌曲也被广为传唱,由它带来的影响面之广、覆盖范围之大、被感染的人之多,可谓空前绝后、独一无二,它就是来自着名的阿尔卑斯山脉的《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1965)。

电影离不开音乐。一部优秀的电影,如果同时能够生产出让人耳熟能详的音乐或脍炙人口的插曲,那可真算得上是留影又留声,“两全齐美”。

《音乐之声》全片基本上都在奥地利历史名城萨尔茨堡实地取景,画面构图优美,镜头运用流畅。宽阔的大银幕把阿尔卑斯山、乌恩特山、月亮湖和沃尔夫冈湖、冯特拉普家庄园、古典韵味的教堂和古堡等景色尽收眼底:绿油油的青草地和峰峦叠翠的崇山峻岭、蔚蓝的天空与清澈的湖水相互交织,明快、清朗的歌声在此间回荡激扬,恍如置身人间仙景,遐意舒畅,令人陶醉。

其中,以表达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主题曲“音乐之声”最受欢迎,还有轻松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情深款款的“雪绒花”、欢乐大方的“哆来咪”、含羞答答的“玛丽亚”以及孩子们的“晚安,再见!”、“16岁来临”等歌曲也是观众耳熟能详、钟爱无比的,在一部电影中竟然有如此之多的歌曲受欢迎并流行传唱,相信也是一个难以改写的记录。

《音乐之声》,该片中天性自由,不受繁文缛节约束的美丽修女玛利亚,奥地利美丽的阿尔卑斯山的山坡、清澈的湖泊、阳光明媚的气候,和雅致的别墅,以及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以及反纳粹,追求自由的勇气,打动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心。

《音乐之声》的内容,相信它是少数几部让人百看不厌的电影之一。美丽的见习修女,英俊富有的贵族,像灰姑娘和王子;她善良、纯洁,围绕身边的是7个可爱的孩子,像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更绝的是,7个孩子正好组成7个音符,组成一首明快、动人的歌;而玛利亚把特拉普上校从丧妻的悲痛中解脱出来,让欢乐与音乐重新降临这个家庭,就像美女用真爱解救了被巫术控制的野兽。

可以说,《音乐之声》中蕴涵了古老童话中的几个母题,它几乎表达了人类对所有美好事物的向往:爱、自由、歌声……而且,据说,这是以真人真事为蓝本改编的。真实的生活总是有那么多的丑恶与遗憾。

可是,那个美好如童话的电影,就是从真实的人生中提炼而来,它删去了生活的枝枝蔓蔓,与种种不如意,再把时光浓缩,一切都单纯、明亮、对比分明,也让全世界的人记住了那个萨尔斯堡午后的山谷,阳光灿烂,7个孩子和一位美丽的姑娘,用歌声放飞爱、自由与梦想,那该是全人类的梦想。

《音乐之声》来自生活高于生活,它以乐抒情,以乐动人,到处充满阳光气息与温馨浪漫。它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美景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相互倚托的关系,鼓励人们乐观向上、追求纯洁美好、争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消除邪恶杂念、达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

音乐之声观后感[篇5]

《音乐之声》是以音乐剧的形式塑造了年轻的家庭女教师玛利亚和七个单亲孩子的鲜活人物形象,讲述了一个生动活泼,又充满理解与爱心的真实感人的故事。

第二次看完这部经典老电影,我依旧感受很深——特别是玛利亚的温柔、善良、热情和耐心以及她的坚强、勇敢和无私纯洁的爱。借着优美动听的音乐让这个缺少爱的家庭,又重新又了活力和欢乐,她用心地去了解七个个性不同的孩子,爱护他们、教导他们,用心地去爱他们,孩子们从心里接受了她,从心里喜欢她,并在她与上校结婚后亲热地喊她“妈妈”。

玛利亚是怎么样赢得孩子们的心的呢?

她热爱生活,如她热爱歌唱废寝忘食一般。她对生活充满激情,感染了孩子们,甚至是严肃的上校,让他们重新看待这个世界,重新看待生活,对生活充满了感激和希望,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这是一个老师最难得的地方。

她宽容,幽默。初到上校家,人生地不熟。孩子们就给她下马威,在她口袋里放癞蛤蟆,说她衣服难看,长得丑,没品味,在她椅子上放坚果,她并没有生气,全当是孩子们和她交流的一种方式而已。她没有向上校告状,而是用幽默的形式化解了尴尬和矛盾,让孩子们对她产生了信任和亲切感,感受到了温暖。

她没有老师的架子,有亲和力,和孩子们做朋友,拉近了和孩子的距离。

她真心地为孩子们着想,敢于批判不合理。她不用哨子,而是努力记住他们每个人的名字,在上校反对的时候,她坚持为孩子们做衣服,不是让他们穿着古板的水手服。在她的眼里,孩子们的生气都被扼杀在那些规矩里。

她教学形式多样化,不拘一格。无论是寂静的山坡草地,还 是喧闹的城市小镇,都可以变成她的课堂,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了释放的同时也很快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并且培养了她们的交际能力,锻炼了胆识。

她富有想象力,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刚开始教音乐得知他们一窍不通时,她运用她丰富的想象力把音符教的通俗易懂,把抽象的东西与实际相联系,方便了年龄参差不齐的孩子们理解并记忆。在教学的过程里,她无时无刻不把音乐融入生活,融入自然里。她多运用启发式,并不是生搬硬套,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和想象力。

她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她的教学,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游戏,一起演出木偶戏,让他们体验成就带来的快乐,让他们了解认识自己,更加有自信。

她还 有很多优点,她平易近人,有爱心,善解人意,体贴孩子,让孩子们具有安全感,爱好广泛,能歌善舞。这些都是让她成为一个好老师的优点,我觉得好老师是天生的,什么技能都可以培养,而一颗有爱的心却是不能的。玛利亚之所以是好的老师,最重要的就是她懂的爱别人。

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也能真正用心去爱,去了解我们的孩子,我想我们的孩子也会更加喜欢我们、接受我们,从而像爱妈妈一样地爱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优秀教师的标准都可以在她的身上得体现,这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目标。

联系我们

【注】极少数浏览器不支持复制,付费用户如果出现此种情况,请在微信公众号“千篇网”按照提示留言,客服一般会在0-3小时内将文档发送给您!
在线时间:早上8:00-晚上22:00
免费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千篇网
注:需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输入验证码后可免费复制
付费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价格:3.00元

支付宝支付
联系客服
扫一扫,支付¥3.00

正在加载二维码...

支付完成后,等待10秒,请勿关闭此页!
【手机端支付方法】屏幕截图保存此二维码,支付宝扫码-选相册-选此图片。
  用户登录